雨樵懶人書店

雨樵懶人書店
關於書店

花蓮雨樵懶人書店與您相遇一個午後。

「雨樵懶人書店」主人原是一位醫師,書店的誕生是來自於醫師與病人的約定,並且在因緣際會之下來到花蓮,開始了醫師經營獨立書店的旅途。

書店主人希望打造的氛圍就如同店名一般,希望來到書店的民眾都能夠在舒舒服服,慵懶的氣氛下閱讀,並且把他們當成朋友對談與問候。

書店也致力於藝文活動的推廣,每月都會舉辦不同的講座、新書發表會等等的活動,積極地邀請北、西部的作家、藝術家來到這裡,在花蓮與民眾進行交流。

書店活動

前進阿凡達,尋找動物烏托邦──從潘朵拉星球重思生命的生存之道

▪️講題:前進阿凡達,尋找動物烏托邦──從潘朵拉星球重思生命的生存之道

▪️內容
2022年上映的好萊塢科幻大片《阿凡達:水之道》再度風靡全球,除了呈現潘朵拉星球上的納美人生存之道,也反映了我們身邊狩獵、捕鯨和動物馴化等許多值得探討的議題,片中以特效取代動物展演,在動保圈內更是蔚為話題。

本次講座邀請到《尋找動物烏托邦》作者龍緣之博士和動物權倡議者、作家洪芳怡博士與談,一起透過這部電影分享各自的動保歷程、關於動物與生命的故事。

▪️時間
2023/2/25(六)14:00-16:00

▪️地點
雨樵懶人書店(花蓮市光復街130號2樓)

▪️費用
入場費200元/人

▪️與談人
龍緣之
北京大學電影學碩士,北京清華大學科技哲學博士。現任臺灣動物與人學會理事、國際非政府組織行動亞洲(ACTAsia)亞洲區代表、關懷生命協會動保扎根教育平台諮詢委員,著有《尋找動物烏托邦:跨越國界的動保前線紀實》、《小狐狸的媽媽;媽媽的小狐狸》(與施暖暖合著)。
「動保龍捲風」https://linktr.ee/animalpeptalk
洪芳怡
作家,動物權倡議者,音樂文化研究者,高敏感加共感的聽覺人,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博士。2021年以《曲盤開出一蕊花》獲得金鼎獎。

▪️注意事項
1. 座位有限,敬請及早報名。
2. 參加者有機會獲得限量桌遊版書衣海報,歡迎踴躍蒞臨。
3. 參加者請全程佩戴口罩,體溫超過37.5℃者謝絕入場。
4. 主辦單位保有隨時修改及終止本活動之權利,相關異動一律以現場公告為準。

2/11(六)不來太可惜/喜多村惠繪本分享+親子繪圖

2/11(六)不來太可惜/喜多村惠繪本分享+親子繪圖

  這次賴嘉綾老師的在地合作社、聯經出版社及是路故事,在國圖館自1/29~2/12間有三場繪本講座活動,特別邀請了國際繪本作家賢伉儷~喜多村惠及松田素子老師來台灣分享,賴嘉綾老師在他們講座期間還特別安排來花蓮走走,順道來書店為孩子們分享繪本,喜多村惠老師會以紙之居的繪本互動及親子繪圖方式與孩子們互動,歡迎寒假期間帶孩子來互動喔,套句賴嘉綾老師說的「不來太可惜了」,尤其又是國際知名繪本老師,我做夢都想不到他們會來小小的書店,真的不來就太可惜了。

♦️賢伉儷作者簡介

喜多村惠(Satoshi Kitamura)

1956年出生於日本東京,從小就是個漫畫迷,非美術科班出身的他,十九歲開始從事廣告與雜誌插畫工作。1979年移居英國倫敦,為卡片公司設計卡片。1982年與英國知名童書作家海文‧歐瑞合作出版《生氣的亞瑟》,此書廣受好評並獲大獎,自此喜多村惠專心投入圖畫書創作,他不但與人合作,同時也自己撰寫故事。作品得獎無數,曾獲英國國家藝術圖書館插畫大獎、鵝媽媽大獎、聰明豆首獎、美國紐約科學院最佳兒童科學圖書獎等,這本《米莉的新帽子》更入圍了英國格林威大獎,並獲選為日本青少年讀書心得全國競賽主題書。
喜多村惠擅長以流暢的鋼筆線條勾勒輪廓,再用水彩渲染作出深淺色調,創造出漫畫式的角色造型。他的作品在英國廣受歡迎,因此都先以英文版問世,再引進日本,而日文版的翻譯通常就是喜多村惠自己。

松田素子

1955年出生於山口縣。兼具編輯及作家身分。曾任職於專門出版兒童圖書的偕成社,為雜誌《月刊MOE》的創刊元老之一。後任該雜誌總編輯,但於1989年離職。其後成為自由編輯,作品以繪本為主。曾以編輯身分見證多名作家的誕生,亦曾參與過詩人窗.道雄的畫集編輯出版工作。此外也積極從事自然及科學領域書籍的企畫編輯及撰稿。著有《骨之旅:從海洋到陸地,看見人類與萬物的演化關係》

時間:2/11(六)11:00~12:30
地點:雨樵懶人書店
   花蓮市光復街130號2樓
   03-8330721
費用:大人150元、小孩100元,需要收集10組親子參加繪圖活動(桌椅有限),請參加者自帶繪圖工具(彩色筆、蠟筆),喜歡繪本的大人也歡迎參加喔。

請電話報名,或是留下訊息(姓名、電話及小孩人數),並轉帳
銀行:013(國泰世華)
帳號:072-035-006-053
   雨樵懶人書店

光陰是獵,年華在漬

▪️講題:光陰是獵,年華在漬

▪️時間:2/5(日)下午14:00~16:00
分享 " 泥地漬虹 " 、 " 漬物語 " 的書籍故事,也示範一道季節漬物,邀請讀者參與調味與品嚐。

▪️主講人:陳牖心

▪️內容:在四時節氣當中,因為做著漬物而安住了心,生活中的任何思緒與情緒都可以被手中的漬物所撫平,氣息、色水、觸覺、曬著日頭的溫度、發酵的濕度...都讓自己的生命覺更加溫柔平靜。

漬物帶來的味覺成了紀錄生活大小事的方式,從今而後某個紀念日有著某一種味覺、某一種漬物的色水(顏色)。
漬物帶來的是與土地有形或無形的連結,哪怕不那麼常喝酒,做梅酒也是我落地生根的生活方式。只要有那麼一甕,日子可以淺淺地一直喝下去。

▪️講者介紹:

陳牖心,本名陳怡如,出生新竹香山,現居宜蘭礁溪,著作有《泥地漬虹:女同志x務農x成家》、《漬物語》、《食農小學堂:從田裡到餐桌的食物小旅行》,近年亦有撰文刊登於「上下游副刊」。每一場寫作都是打開心內門窗,有心人行走有情人間。

講座周邊農作產品:

講者將帶來以自家栽種香草所萃取的草本純露,與手工製作的天然棉麻衣服,藉此分享交流從節氣製作漬物帶來的四時生活節奏,引領我與土地脈息而生,為自己做裳、以植物力量照護自己

▪️費用:200元(買書折50元)
▪️地址:花蓮市光復街130號2樓
▪️電話:03-8330721

新書介紹

《#童話國的郵票》

安野光野

#預購書+1

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個國家的大臣向國王提出了建議:「臣認為有必要在我國推行郵政,不知您意下如何?寫完信之後,寫上收件人的姓名和地址,再貼上郵票,放入郵筒,信就會送到對方手上。只要貼上『郵票』這種小小的紙就行了。」


  為了繪製這張「小小的紙」,大臣尋遍了全國,卻只找到了一位還沒出師的畫家學徒佩達。雖然佩達交出的畫作屢遭大臣駁回,但他卻頗有天馬行空的說故事本領,總能為自己的作品娓娓道來一個「背景故事」。於是,負責郵票設計的大臣與超會說故事的半調子畫家,你一言我一語,奔馳想像,幽默交鋒,滿滿的童話哏,交織出郵票版的一千零一夜。


♦️本書特色

~以郵票串起的顛覆童話

  在這本奇特的童話繪本中,每個故事都如此似曾相識,卻又似是而非:小紅帽成了小紅緞帶、賣火柴的女孩賣起了雞蛋、拇指男孩和一寸法師傻傻分不清……在作者的穿針引線下,東西方的經典童話彼此解構再重組,一個故事引出下一條鋪陳的線索,不僅佩達與大臣在論戰,圖像與文字亦在互相對話,郵票給了故事新穎的詮釋,故事賦予郵票深層的寓意,一來一往之間,創造出更高層次的說故事藝術。

~從對話中激發出美學探討

  《漢賽爾與葛麗特》中,遺棄孩子的是生母還是繼母有差嗎?童話裡出現「好孩子不要學」的行為時,該不該呈現出來?一幅「沒有含義」的畫,究竟算是好還是不好呢?大臣和佩達的對話既認真又詼諧,時而頭頭是道,時而令人莞爾,創意紛陳,卻又引人深思。透過佩達的巧手能言,一幀幀可愛的郵票隨著故事躍然紙上;而在大臣的品評與闊論之中,則可以一窺作者對於美學和藝術價值的探討,以及對童話故事寓意的反思。


~重溫手作與書寫的溫度

  在《童話國的郵票》中,作者沒有明示故事的背景年代,雖然開篇便是「很久很久以前」,但故事中卻不乏例如「湯姆貓與傑利鼠」的現代哏。或許藉由刻意模糊的時代感,作者想傳達的是無論何時何地,只要在我們身處的這個當下,我們都可以試著放緩腳步,細細的思考、用心的下筆,並以期待的心,貼上一張小小的郵票,傳遞一絲誠摯的情感。藉由一張手繪郵票,一個精采故事,在書信漸漸式微的當代,找回一絲手作與書寫的溫度。

♦️ 作、繪者簡介

安野光雅 (1926~2020)

  1926年出生於日本島根縣津和野町,年少時歷經戰爭和顛沛,退伍後到東京的小學擔任教師。1968年出版第一本繪本《奇妙國》後知名度大開,正式踏上繪本作家之路。安野並未受過正規的美術教育,但他腦海中充滿無窮無盡的創意和「空想」,他認為空想並非妄想,而是與事實結合,想像出一個有根據的虛構世界,因此他的作品常常揉合科學、數學、文學的巧妙,兼具美感與知性,引導孩子一步步探索與思考。曾榮獲日本藝術選獎文部大臣新人獎、講談社出版文化獎、小學館繪畫賞、菊池寬獎。1984年榮獲兒童文學界最高榮譽的「國際安徒生獎」,1988年獲日本政府頒發象徵終身成就的「紫綬勳章」。2020年病逝。


♦️譯者簡介

蘇懿禎

  臺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學系畢業,日本女子大學兒童文學碩士,目前為東京大學教育學博士候選人。熱愛童趣但不失深邃的文字與圖畫,有時客串中文與外文的中間人,生命都在童書裡漫步。夢想成為一位童書圖書館館長,現在正在前往夢想的路上。

《#樹木博物館》

凱蒂.史考特 , 東尼.柯克罕

#自然科普書

  英國皇家植物園甫獲金氏世界紀錄認證,是全球收藏最多活體植物的機構,在科學研究、知識傳遞、休閒遊憩上都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。


  以豐富的研究學養為基礎,英國皇家植物園要帶你看見樹木的各種不可思議:長葉世界爺可以締造破紀錄的115公尺身高(超過30層樓!)、西班牙栓皮櫟一生剝下的樹皮可以製造6萬5千個軟木塞、相思樹會在面臨危險時釋放化學物質告知附近同伴。


  你甚至還會看見一種因為英國皇家植物園才得以在歐洲露臉的樹木──孑遺植物珙桐可說是代表了19世紀中國西部山區的溫帶森林探勘史,經過植物獵人上山下海涉險,這種美麗的開花樹木走出深山,進入歐洲公園和眾人的眼前。


  在這場由酷寒極地邁向熱帶的旅途中,你也可以探查世界各地的奇妙森林,見證北方寒帶林裡樹木花招百出的求生密技、探訪北美洲全球幅員最廣大的溫帶闊葉林、在亞洲目睹原以為早已滅絕的樹種藏身山區、一窺非洲旱生林樹木把水分藏在樹幹的密技,甚至可以穿越時空到數億年前的石炭紀,看見最古老的古蕨那捲曲如盤的蕨葉,還有銀杏從二疊紀至今未變的扇形葉片。


  數萬年以來,樹木為人類生存提供了無數功能。進入這座鬱鬱蒼蒼的博物館,你將能了解這一切互動從何而來,並在驚嘆樹木之美、之奇的同時,進一步思索地球環境和樹木面臨生存危機的現今,人類有什麼和林木共存共榮的方法。

♦️ 作者簡介

凱蒂‧史考特 Katie Scott

  2011年自布萊頓大學畢業,在繪畫美學和主題方面,皆受傳統的醫學和植物插畫影響,作品翻玩科學的不確定性和推測,編織世界裡裡外外的運作,插畫則以充滿想像力的方式,描繪各種日常熟悉的圖像,包括植物、人類和礦物。

東尼‧柯克罕 Tony Kirkham

  獲頒大英帝國勳章,照料英國皇家植物園1萬4千棵樹超過40年,2021年時從林園、花園、園藝服務處處長一職退休。2019年獲頒英國皇家園藝學會維多利亞榮譽勳章。著有多本以樹木為主題的書籍,包括合著,也多次接受電視節目採訪,例如《茱蒂‧丹契:我對樹木的熱愛》,並為BBC主持了兩季的紀錄片影集《造就不列顛之樹》。

♦️系列作品
#動物博物館
#植物博物館
#菌菇博物館

#歡迎一系列購買一次收藏+1
#單買也可+1

《是非論愛情》

Jean-Claude LAVIE

《#是非論愛情》融合了哲學對話錄的思辯,與戲劇交談的活潑與機趣,將愛情的精髓,一層層抽絲剝繭呈現出來。

它是一本薄薄的對話,一齣簡短的戲劇。還有呢?

  這齣戲,我們每個人的內心戲,可以是對手戲,也可以是獨角戲,一如……愛情。

  愛情,究竟是兩個人的事,還是一個人的事?或者,是三個人的事?甚至四個人?又可能,僅如《是非論愛情》中的兩股聲音,在心中、在腦海裡、在體內發出交擊衝撞的聲聲吶喊,而本來無一事?

  當舞台揭幕時,我們立即明暸,愛情,就是等待。然而,在等誰?在等什麼?等的是一個人、或是一分愛、還是一種無以名之的幻想、甚且是一點點的自戀滿足?

  舞台上的兩個聲音,「是」與「非」 —— 肯定與否定,深信與懷疑 —— 牽引著讀者,在愛情的迷宮中,探索每一個思緒可能與不可能抵達的角落。

  每一次,我們相信愛了,但下一刻,我們又懷疑不愛了。

  字裡行間流逝的時間,是等待的時間。等待中,愛情的每一分、每一秒,「是」與「非」都在交談,都在對質,都在試圖說服對方……以及說服自己。

  愛一個人,是不是一個說服自己的過程?漫長的過程,與乎等待的過程。然而在作者清晰思路與輕快詞語的協助下,我們不知不覺就度過了等待,看見了愛情的到來,以及是是非非的消失……

  《是非論愛情》由精神分析的關懷出發,結合了文學的兼容並蓄與哲學的條理分明,兩種特性,構成一部獨特而又屬於任何一個人的「小品」。固然它讓人想起羅蘭巴特的《戀人絮語》,但它帶給我們更多的勇氣,面對愛情的勇氣。

♦️ 作者簡介

Jean-Claude LAVIE (1920-2020)

  在巴黎完成醫學教育,在精神分析法國學會(Société française de psychanalyse, SFP, 1953-1963)接受精神分析的訓練,並於1958年開始執業。1964年合創法國精神分析學會(Association psychanalytique de France, APF),曾任會長。著有《愛是完美的犯罪》、《誰我⋯⋯?》等書。

♦️譯者簡介

賴怡妝

  生於高雄市,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,法國巴黎高等翻譯學院(ESIT)碩士。現定居法國,專職從事大型企業及公立機構委託的筆譯與即席傳譯工作。曾回母校教授翻譯十餘年,並多次應台灣精神分析學會之邀,在國際研討會現場即席傳譯。譯有《從言語誕生的現實》。

《遷徙者MIGRANTS》

渡邊依莎(Issa Watanabe)

「一個人究竟要跨越多少邊界才能回到家?」
——西奧・安哲羅普洛斯《鸛鳥踟躕》

  這是一個無聲的故事,一群動物被迫離開家園,踏上旅程,也是當今世界真實上演的故事。

這本無字的繪本以具有張力的動人圖象講述了一群動物的旅程:牠們必須離開森林,穿梭在暗夜森林裡,牠們不得不犧牲事物、放棄親人、跨越邊界;原本繽紛的生命力,也逐漸褪色。然而,途中牠們一起煮飯、取暖,縱使生命與死亡一路相隨,牠們仍然照顧彼此,一同生存、前行。路途的艱辛,讓森林彷彿一片荒蕪的沙漠般,看不見盡頭。這群遷徙者最終能否看見希望呢?

  我們或許難以想像,世界上有 2.58 億移民,這一數字幾乎佔了全人類的4%。根據聯合國難民署的最新報告,2018 年逃離戰爭、迫害和衝突的人數超過 7000 萬。人們因為各種理由,被迫離開家園,而他們的共同點就是對未來懷抱著希望,這份希望足以讓他們跨越所有困難,邁向未知。

  作者Issa
Watanabe表示:「我希望透過每個角色的衣服、顏色、表情,去描繪出各自的樣貌。當人成為一個遷徙者的時候,他們立刻就變成一個統計數字,逐漸成為面目模糊的移民群眾。」「孩子們看到動物會很快產生同理心,使得這個故事全球共通。」

  Issa Watanabe
的圖像直接描繪出一個真實、殘酷的當代現象,以故事象徵性地呈現出一個世界角落每天都在上演的難民光景。繪本首先登場的藍䴉,在許多文化中都代表著連接生與死、過去與現在的信使,也暗喻著這是一趟生離死別的艱辛旅程。封底的文字列出:飢餓、悲劇、國境關閉、人道主義危機、人權等不容世界忽視的關鍵詞,故事以詩意地提醒人們面對前述的危機,並進而讓人看見依舊倖存的團結、同理心、希望。

👉影片欣賞 👉影片欣賞
♦️作者簡介

Issa Watanabe

  1980年出生於秘魯。母親是插畫家,父親是詩人。她擁有文學和藝術創作的教育背景。她曾主導許多計畫,透過藝術形式來促進社會融合,曾獲得西班牙 La Caixa Forum頒發的Obra Social獎。她經常受邀到國際書展進行講座交流。這是她第一本繁中版作品。

▪️同類書籍

#候鳥:季節性移工家庭的故事
#逃難者
#邊境人生:在歐洲顛沛流離的難民與移民
#旅程

#歡迎購書+1

活動照片分享

聯絡我們

  • 店家地址
  • 花蓮縣花蓮市光復街130號2樓
  • 聯絡電話
  • 03-833-0721
  • 營業時間
  • 週一~週日10:00-18:00